人的一生很難脫離團體生活,就算是上山修行,進道院學道,過的還是團體生活。困為人的成長是藉著學習,學習就需要朋友,中國格言:「獨學而無友,則孤陋而寡聞。」就深切的闡述了人際關係蘊含著教育資源的觀念。
完整的教育應涵蓋團體生活的學習
無限豐富的教育資源之二就是人際關係。托爾斯泰:「財富並非永久之朋友,但朋友卻是永久之財富。」。莎士比亞:「無限多良友的人,就是有很多財富。」
課本的知識教育惟有配合這兩大教育資源(大自然和人際關係)的生機運用,才能達到完整的教育,得到我們所希望的教育成果。
因此,父母除了顧到孩子的功課外,也需關心孩子在團體生活中的表現,諸如對陌生環境的適應,團體中與不同習性之友伴的相處,自我調適的能力….等,都應耐心的觀察並瞭解,再從旁加以協助,使孩子進入團體學習的領域。在團體中的學習並非易事,那需要融合(調和)的過程,不能融合如同砂粒在水中難溶於水,沒有變化,也沒有味道,反造成飲用者的困擾。能融合者如同砂糖調和水中而消失,人便能領略其中美味。
個性影響人際關係,父母須以身作則並適時輔導
不合群或不能適應團體生活,多半是孩子個性較為自我,凡事不易與人配合。其次,由於競爭或好表現的心理,也會產生不合群的現象;另外,家長若經常在孩子面前批評別人,孩子也會在無意中模仿,而變成自己的習慣,甚至成為人格特質中的一部分。這些情形若不適時輔導,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自以為是、剛愎孤僻、獨善其身、孤芳自賞、為反對而反對等習性,對於在人際關係中的學習影響甚鉅。人際關係裡最講究的就是如何有技巧地去瞭解及被瞭解,而能彼此接納並欣賞,達到取長補短、後此學習的教育機會。
大自然給我們人性的教育,人群給我們人際的教育,其資源取之不盡,其目標具體明確,其功能深遠務實,需要我們多加重視,並善於珍惜運用。
【延伸閱讀】 :
★ 幼兒階段課程 : 探討大自然資源的學習和運用 :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