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的潛能或能力,興趣或動機,情緒表達或氣質,態度或性格,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等,都是從家庭生活中開始學習和發展。良好的家庭提供良好的成長經驗,反之,則對個人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。心理專家強調嬰兒期或兒童期是個人人格發展最重要的階段,社會學習論者強調模仿和認同作用的重要性,許多研究關於成年期人格適應困難的現象,也需要追溯童年的親子經驗或父母教養方式,顯示家庭對於個人的人格發展確有密切的關係。
現代父母應該懂得自我成長
研究指出父母親的教育態度良好,則學生在認知學習各方面的表現較為良好,孩子如果得到父母親良好的鼓勵、重視或榜樣(示範作用),就有較為良好的學習成就。可見父母親確實是兒童或青少年心目中的「重要他人」。「染於蒼則蒼,染於黃則黃。」父母親既是兒童長期依賴的重要人物,他們對事物的衡量與價值觀念的判斷,顯然將影響子女的看法。因此,現代父母應該懂得自我成長,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進而幫助他們成長。
大人告訴孩子,讀書不但可以充實知識,而且可以了解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。大人主動的為孩子買來一套又一套昂貴的書本,熱心地要求孩子沒事多看書!但是自己呢?卻只看電視、應酬、打牌……,這不是矛盾嗎?孩子是否能唸好書,不是靠學校,而是靠父母從小給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;當個虛心學習的父母,珍惜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時間。
家長自身需以身作則,教養新知與時代並進
想要孩子讀書的家長,自己必須先愛讀書。想要孩子讀好書的家長,自己必須先知道什麼書是必要的,什麼書不是必要的。當閱讀變成一種自發性的行為,而不是強迫性的苦差事,它會成為人們內在性靈不斷成長的泉源。但是經歷了升學至上的求學生涯,一般人難免將讀書和考試聯想在一起。許多人更是視讀書為畏途,踏出校門之後,往往像解脫般地丟開書本,很難再好好地、用心地看幾本書。然而,處於多元而變遷的現代,每個人都必須不斷的學習,不斷地吸收新知;特別是孩子的教養、親職教育等觀念,若未跟上時代腳步,恐怕會讓你束手無策,甚至親子形同陌路。
善用讀書會督促自己持續讀書
終身學習是大家常掛在嘴上的流行話題。一個人讀書固然優閒自在,卻難免困惰性而無法長久持續。如果能夠藉由參加讀書會,「強迫」自己定時讀書,並與會中好友共同討論、分享書中的點點滴滴,那麼,讀書就會是一種有趣的活動。「人不只要在校園中學習。更要在社會中學習。」讀書會是每個人踏上終身學習之路的好園地。
תגובות